2025年台湾南海二关制赛事已于上周末落下帷幕,其结果令人唏嘘。(点击查看相关报道)
回顾二关制的整场比赛:这场比赛一开始,共有13380羽赛鸽参与角逐。首关资格赛时,归巢率有71%,还算顺利开场;紧接着的一关,超九成赛鸽顺利归巢。可谁能想到,后续比赛难度直线上升,到了第四关,将近九成的将士纷纷折戟,仅有76羽赛鸽艰难完成考验。而最后的第五关,1.3万羽只剩了53羽赛鸽成功归返,整体归巢率只有不到0.4%,将赛事的残酷程度展露无遗。
台湾海翔向来以高淘汰率闻名,甚至有“十不存一”的说法。二关制的比赛更是残酷,平均三天一关,一个多月左右打完整场比赛,在这样严苛的赛制下,很多人都觉得能归巢的鸽子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海翔赛中鸽子的归巢情况,运气成分占了很大比重。海上的天气瞬息万变,风向、气流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。有时候,一只实力平平的鸽子,恰好碰上顺风,可能就比那些顶级鸽子更快归巢;相反,实力超强的赛鸽,一旦遭遇逆风,也极有可能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,最终折戟沉沙。
同时,赛鸽教练的手法对比赛胜负影响很大。台湾名家黄老师就曾在采访中坦言:台湾海翔不要求鸽子一定要很健康,很看教练的手法和对比赛风向的把握。刮东风侧风时,鸽子爆发力过强或能量过足,反而容易飞丢到其他岛屿;刮东北风时,需养得壮实才能支撑八九个小时的飞行,能量不足便会功亏一篑。
可见,归巢与否,教练的临场调控和风向预判成了关键,鸽子自身的爆发力、耐力、定位能力反倒退居次位。所以说,在这种环境下筛选出来的鸽子,很难说就是真正实力最强的。
这种筛选逻辑,直接导致台鸽的育种价值崩塌。有鸽友说:“以前台鸽一鸽难求,现在送人都不要。”这句话虽然有夸张成分在,其实也反映出鸽友们对台鸽品质的质疑。靠运气和手法脱颖而出的鸽子,其基因稳定性本就存疑,与欧赛中历经多场比拼、实力被反复验证的赛鸽相比,台湾海翔入赏鸽的育种价值还有待考量。这也难怪台湾鸽友仍需年年从欧洲大量引进种鸽。
归巢靠运气、胜负拼手法,鸽子自身的优劣无从鉴别,育种价值无法被肯定。如此看来,台湾海翔赛制,确实已无法筛选出真正的好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