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羽期出现血条不能轻视 做好六点

2025-08-01 06:10:39.0   (1001次)  作者:养鸽三六九

赛鸽换羽期有部分鸽友会遇到血条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看似小毛病,但处理不好可能影响鸽子的飞行能力。

那血条到底是啥样呢?简单说,就是刚长出来没多久的羽毛出现出血、充血的情况。这时候鸽子飞行能力明显下降,有的因为疼不爱飞、不敢飞。更麻烦的是,有些鸽子血条后过阵子能恢复,可有羽毛直接就脱落了,对赛鸽后续的竞翔影响不小。

为啥会出现血条呢?主要有一下几大原因:

首先是营养不良,羽毛生长需要微量元素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,饲养人如果喂的粮食配比不合理,或者用了旧粮、发霉变质的粮,营养跟不上,血条就容易找上门。有些鸽友为了让鸽子快换羽用饥饿发,但只适合换羽前期,后期未及时调整就容易导致羽毛质量不好。​

其次是训练不当,换主羽的时候,鸽子的羽毛长出来一点或者是你干预鸽子换羽,做条之后鸽子新长出来的主羽比较多。如果你此时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,训练过度导致鸽子的羽毛受力过多,鸽子羽毛也会有出血的情况。

然后是药物影响,换羽期鸽子对药物敏感,乱用药尤其是驱虫类等毒性大的药,会影响新陈代谢,导致羽毛发育出问题,血条就是常见后果之一。​

还有疾病和寄生虫,鸽子生病体质差,换羽受影响;体外寄生虫像血螨,钻进毛囊吸食营养,也会造成血条脱落、枯萎。​

另外,鸽舍环境差也脱不了干系,脏、乱、差的环境成了疾病和寄生虫的温床,影响换羽。还有饲养超编,鸽舍太挤,鸽子换羽也容易出现问题,造成血条。​

那碰到血条该咋办?别慌,有办法。

第一,加强疾病预防与鸽舍管理。换羽期间要格外注意预防疾病,做好鸽舍卫生是关键。每天至少打扫一次鸽舍,及时清理粪便和羽毛;定期全面消毒,夏秋季一个月内清洗一次地面,有地网的可两个月清理一次。繁殖季节,巢箱和草盘每三天清理一次,草盘底部可适量喷洒百虫粉,或撒上用过的百部、苦参药渣,经济又能驱虫,通过保持良好环境减少疾病发生。​

第二,谨慎用药。幼鸽换羽期尽量少用药物,尤其是强力性、毒性大的药物,驱虫药一般情况下不能乱用。若换羽期过后个别幼鸽需要驱虫,一定要严格控制药量,千万别盲目使用。乱用驱虫药可能导致大面积羽毛脱落,还会影响幼鸽正常换羽,轻则影响家飞,重则导致幼鸽死亡。​

第三,定期给幼鸽洗澡。按季节调整洗澡频率,春季一周一次,夏季一周两次,秋季至少10到15天一次,冬季至少一个月一次。需要加药洗澡时,可用50克百部和50克苦参,加白酒或酒精浸泡15天。每100克中药分成4至5份,每次用一份可洗35至40羽鸽子,寄生虫感染严重时可适当加量。​

第四,保证饲料质量与营养。多喂新粮,少喂陈粮,坚决不喂虫蛀、发霉变质的粮食,这类粮食营养缺失,还易诱发疾病,导致幼鸽发育不良。幼鸽换羽需要充足营养,羽毛主要成分包括钙、锌、纤维素、胶原蛋白、脂肪等,营养不足会导致羽毛发育不良,出现血条等问题。除了新粮,可适当增加高蛋白豆类和油料比例,同时全天供应充足的保健砂。​

第五,控制饲养密度。杜绝幼鸽超编,这在养鸽中是大忌。要根据鸽舍面积控制羽数,一般每平方米6到8羽为宜,最多不超过10羽。超编易导致鸽舍环境脏乱,诱发疾病和寄生虫泛滥,影响幼鸽健康与正常换羽。​

此外,训练安排也要灵活调整。如果鸽子刚做条,新主羽长到3-5厘米时,就得暂停高强度训练,改成每天早晚各一次短距离家飞,每次20-30分钟就行。要是鸽子因为血条疼得不爱飞,千万别硬赶,让它们在棚里自由活动,等血条处的羽毛稍微变硬、疼痛减轻后,再慢慢增加飞行时间。训练前后还要观察鸽子的状态,发现异常及时叫回休息。


文章来源于网络